骏一新闻

解析IT领域的专利挖掘手段

时间:2018-09-14 发布者: 浏览次数:12177次

一、硬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从专利类型来看:硬件产品一般不存在专利保护客体方面的限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均对硬件装置予以保护,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

从开发流程来看:硬件产品的开发过程包括预研方案、试制原型、测试调优、产品量产这四个主要阶段,专利挖掘需要有效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注意发掘各阶段潜在的“可专利点”。

从挖掘角度来看:硬件产品的专利挖掘除了着眼于成型的产品本身,还应当具备“向下”挖掘和“向上”发掘的眼光。所谓“向下”挖掘是指组成产品的零部件、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组装方式、电路芯片设计、管脚/接口设置、电源供给等方面是否存在区别于已有产品的创新之处;所谓“向上”挖掘是指电子产品的控制逻辑、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与服务器/主机的交互方式等方面与现有技术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向上和向下的扩展思考,挖掘出与产品本身紧密关联的其他创新点,从而对产品进行立体式专利保护。

image.png


二、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从专利类型来看:软件产品本身的功能性和无形性,使其在专利保护客体方面存在若干限制 。此外,软件相关发明难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从实现层级来看:软件产品可以分为显示交互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处理层。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呈现形态还是底层的代码实现,只要掌握了相应的专利挖掘和撰写技巧,各个层级均存在潜在的可专利点。

从挖掘角度来看: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可以从核心业务逻辑出发,向下着眼具体算法实现,向上着眼界面交互设计,同时,横向扩展到其他应用场景和替代实施方案,发散性挖掘 。


三、系统级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现阶段的硬件创新和软件创新很难完全区分开,更多解决方案是基于特定硬件平台运行相应控制程序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级产品的专利挖掘,多基于项目研发进程,以解决方案的硬件架构和控制逻辑为主线,综合应用上述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挖掘手段,最终形成涵盖系统各层级创新点的立体式专利组合。




【返回列表】